北京总部

新模式 新工科 新人才丨2017中软国际产学合作“新工科”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圆满落幕

作者: 来源: 时间: 2017-11-10 14:17:08

工程改变世界,行动创造未来,改革呼唤创新,新工科建设在行动!为探索新工科建设模式,实现建成工程教育强国的目标,由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主办的“2017产学合作‘新工科’人才培养高峰论坛(第八届)”于2017年11月3日在南京隆重举行,教育部有关司局级领导、行业协会领导、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领导、合作企业嘉宾和来自全国232所高等院校的400余名院校领导齐聚一堂,其中校级领导40余人,各界精英共议“新模式、新工科、新人才”。会议现场庄重热烈,精彩纷呈。

图:2017产学合作“新工科”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现场

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、高级副总裁唐振明博士首先为大会致辞。唐总简要介绍了本次峰会的主题立意及会议内容,并对到场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。

图:中软国际执行董事、高级副总裁唐振明博士致辞

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先生出席会议,并就新工科发表了题为《面向未来,主动谋划,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》的讲话。吴爱华处长指出,今年2月份起,教育部公布“复旦共识”、“天大行动”、“北京指南”三部曲,引起了空前广泛的关注与讨论,高校和企业也对“新工科”进行深入探索。未来已来,新的产业需求产生,我们必须要主动面对。下一步教育部将面对高等教育新形势,培养源源不断的工程人才。

图: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先生

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卢苇教授,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秘书长、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副秘书长陈宝国先生,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理工事业部副主任、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执行秘书长张龙先生,亦在本次大会现场就“新工科”发表了精彩致辞。

随后,中软国际及合作伙伴为大会带来了精彩纷呈的“新工科”主题报告,从不同角度全面立体解读“新工科”:

1、中软国际厚积薄发,为“新工科”建设开放能力

中软国际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化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,成立于2000年,长期服务于财富500强企业及大中型客户,并有长达十余年的校企合作经验,建立了完善的线上线下人才培养体系。

厚积薄发,助力新工科,中软国际有哪些宝贵资源可以向业界开放?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助理、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蒋唯游先生为大会带来题为《中软国际开放能力助力“新工科”建设》的主题报告。报告指出,“新工科”建设行动路线“六问”中提到“问内外资源创条件”,中软国际就是一个很好的外部资源存在。2017年上半年,中软国际实现业务收入41.5亿元,并荣获中国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8位。中软国际始终以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,投入更多力量提供高校合作伙伴教学、资源、实验室等整体解决方案。中软国际将继续携手高校协同育人,与高校共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、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人才。

图: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助理、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蒋唯游先生

2、产学合作经验分享,为“新工科”实践探路

多年以来,中软国际在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方面有着深厚的实践积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在业界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。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兼南方区总经理高滨先生发表题为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——“新工科”路径探索实践与总结》的主题报告,高滨先生分享到:中软国际对“新工科”的相关尝试和探索其实早已开始。在政府和教育部的引领下,中软国际积极响应教育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针政策,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。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视角出发,中软国际在学习、理解和践行“新工科”。未来,中软国际愿与高校携手共同致力于“新工科”建设,共同创造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辉煌。

会议还举行了“教育部·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年(第一批)授牌仪式”及“2017年中软国际第三批产学合作 共建学院(专业)签约仪式。”

图: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兼南方区总经理高滨先生

图:教育部·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年(第一批)授牌仪式

图:中软国际2017第三批产学合作共建学院(专业)签约仪式

3、华为中软实训云,为“新工科”构建平台体系

中软国际和华为作为同舟共济合作伙伴,携手打造华为中软实训云,为新工科构建平台体系。华为Cloud BU、软件开发云产品部总监陈天宝先生带来题为《华为软件开发云,助力高校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》的演讲。陈天宝先生在会议中讲到“软件正在蚕食世界,每一家公司都在变成软件公司。中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巨大人才缺口。华为软件开发云(DevCloud)推出classroom高校教学解决方案,助力高校新工科探索,联合中软国际,共同打造面向高校的IT人才培养解决方案。”

图:华为Cloud BU、软件开发云产品部总监陈天宝先生

宅客学院教学总监王辉先生分享的《华为中软实训云解决方案——基于“新工科”人才培养的O2O实训体系》,中软国际教育集团深度合作项目总监苟雅婷女士分享的《华为中软智慧教育云平台解决方案——基于“新工科”的人才智造体系建设》,进一步从平台和体系的角度阐述“新工科”。

4、大数据产业探究,为“新工科”人才培养助力

中软国际技术与专业服务集团数据服务业务线总裁贾丕星分享了《大数据发展和人才培养》,提出要理性看待大数据产业的发展,注重大数据人才工程实践。中软国际教育集团课程总监杨强就“新工科”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,给出了中软国际的建议和思考。

图:中软国际技术与专业服务集团数据服务业务线总裁贾丕星先生

图:中软国际教育集团课程总监杨强先生

5、中软国际开拓创新,为“新工科”落地课程体系

“新工科”在教学层面如何落地,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兼CTO 徐建民先生分享了《基于“新工科”的课程体系与资源建设》。他详细介绍了中软国际基于“新工科”下人才培养实施模式的思考,以及在不同领域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、基于行业应用实验室的人才培养体系等。

图: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兼CTO徐建民先生

6、行业领军人物分享“新工科”实践体会

思想碰撞、观点争鸣,高校代表圆桌论坛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。圆桌论坛现场,院校嘉宾对多年来积累的产学合作经验进行了分享,并针对校企创新联合培养机制、“新工科”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美好展望与实践行动计划。各高校一致认为,软件人才培养要与产业需求结合、与经济发展需求结合、要和更优秀的企业来合作、要发挥校企各自优势,共同致力“新工科”建设。嘉宾表示将继续深化与中软国际协同育人,共同践行“新工科”行动路线。

图:圆桌论坛

弘毅未来,任重而道远。“新工科”建设模式的探索是伟大的事业,需要伟大的实践。未来,中软国际将与高等院校更加紧密合作,探索工科发展新范式,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,培养工科专业新人才,以天大魄力、天下情怀继续砥砺前进!

相关阅读

更多

中软卓越java培训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2号融科资讯中心C座北楼12层 联系电话:400-666-3775 邮箱账号:etc-marketing@chinasofti.com

©2008-2016 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8756号-2